博士生导师
姓名 | 出生年月 | 学位 | 职称 | 研究方向 |
1964.12 | 博士 | 教授 | 血清白蛋白、漆树漆酶生物无机化学研究;纳米粒子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. | |
1962.09 | 博士 | 教授 | 配位化学、生物金属有机化学. | |
1972.07 | 博士 | 教授 | 磁/孔分子基晶态材料的定向构筑、组装过程、固液结构信息相关性、结构转换与物化性能效应关系研究;配位催化有机合成中的溶液配位化学。 | |
1969.11 | 博士 | 教授 | 基于中药活性成分金属基抗肿瘤、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;手性配位聚合物设计、合成和应用研究。 | |
1973.06 | 博士 | 教授 | 金属有机、溶液配位化学 | |
1974.05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无机化学 | |
1974.09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 | |
1963.07 | 博士 | 教授 |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、高效有机合成反应研究。 | |
1965.04 | 博士 | 教授 | 天然及手性药物化学 | |
1964.8 | 博士 | 教授 | 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、广西特色优势植物资源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。 | |
1972.4 | 博士 | 教授 | 有机合成及天然产物化学 | |
1982.12 | 博士 | 教授 | 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 | |
1957.04 | 博士 | 教授 | 生命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化学 | |
1962.12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医学分析与电化学发光分析 | |
1974.03 | 博士 | 教授 | 多孔分离材料及纳米生物传感 | |
1962.02 | 博士 | 教授 | 有色冶金、复合材料、新型碳材料、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| |
1966.07 | 博士 | 教授 | 配位化学,金属有机化学,超分子化学,簇合物化学 | |
1975.07 | 博士 | 教授 | 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;超级电容器制造工艺及电极材料;铝电解用电极材料;电镀工艺。 | |
1974.04 | 博士 | 教授 | 纳米粒子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、DNA、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。 | |
1970.01 | 博士 | 教授 | 纳米材料电化学,能源电化学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。 | |
博士 | 教授 | 化学与生物传感,纳米生物分析,重大疾病相关标志物分析检测 | ||
博士 | 教授 | 功能簇基配合物刺激-响应组装机理及性能效应关系研究;多三唑类药用活性配体的配位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研究 | ||
博士 | 教授 | 药物化学、天然药物化学 | ||
博士 | 教授 | 储能材料、节能材料 | ||
博士 | 研究员 | 合成药物化学和药理学(抗肿瘤、抗纤维化) | ||
博士 | 教授 | 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、炎症免疫调节及药理学研究、蛋白质化学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 | ||
博士 | 教授 | 药物化学领域,基于天然产物结构的修饰与改造以及生物活性研究。 | ||
博士 | 教授 | 生物传感器、药物分析及筛选新方法与新技术、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研究。 | ||
博士 | 教授 | 基于生物活性配体的抗肿瘤金属配合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;新型金属基动物专用药的应用基础研究 | ||
博士 | 教授 |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生物碱的结构改造及其药物化学研究 | ||
1976.04 | 博士 | 教授 | 功能配位化学 | |
1983.11 | 博士 | 教授 | 天然药物化学、 抗炎药理学 |